免费发布 登录 售后电话:18381046771






产品
行业资讯 品牌资讯 产品新闻 产业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 桑茶资讯 > 行业资讯

奉节:返乡农民工当上“蚕保姆”收入逾十万

时间:2022-06-16 来源:中国桑茶网

“真没想到,我们在外打工漂泊十多年,回到家乡饲养这不起眼的‘蚕宝宝’,也能像过去在广东打工一样,毎年收入十多万元。”走进奉节县新民镇中岭村智能养蚕车间,现年28岁的返乡农民工许小兵,正同他的两个哥哥和姐姐,有条不紊地忙着给“蚕宝宝”消毒、扩座、添桑……



尽管汗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但他们凭劳动收获养蚕的成功喜悦溢于言表。因为再过两天,他们首次试养的“蚕宝宝”将全部上簇结茧,并销售给奉节县祥飞茧丝绸有限公司。这是他们离开广东返回老家后,首次在智能养蚕车间养蚕。

据介绍,第一批养蚕37张,按每张蚕种产茧45-50公斤和每公斤蚕茧售价50元计算,第一批可产茧1500公斤,销售收入7.5万元,扣除蚕种、蚕药、消毒用品等成本,第一批获利5万元。祥飞茧丝绸公司副总经理唐孝波说,第一批蚕因桑叶生长慢,喂养量相对小,紧接着是第二批、第三批,随着桑叶生长速度加快,养蚕规模会逐步增加,中岭村全年可养蚕11批,预计产茧2万公斤以上,可实现销售收入80万元以上,纯利润50万元以上。

中山养蚕不失“好产业”

奉节立体气候明显,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和发展林果业。多年来,低山脐橙、高山药材,已成为奉节农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由于诸多因素,中山一直是奉节发展产业的 “短板”,经过多年发展,比如种植大枣、桃、李等林果业都是反反复复,未形成种植规模和产生规模效益,产业发展一直是原地“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山地带的水源条件差,土质瘠薄且保水保肥能力弱。

历史上,奉节中山有多年栽桑养蚕历史。2008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造成当时蚕茧价格“疲软”,一定程度影响蚕农的积极性,部分地方出现“毁园挖桑”、挪地它用。近些年来,脱贫攻坚将农村产业发展摆上重要日程,中山地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村级主公路通达通畅,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也为发展蚕桑产业增添动能。

据介绍,祥飞茧丝绸公司多年致力于蚕桑产业供给侧投资和智能蚕桑养殖技术研发,并且成功将传统养殖模式改为“一二龄小蚕共育、三四龄中蚕养殖、五龄大蚕养殖”三个养殖阶段滚动多批次饲养。2017 年 3 月,祥飞茧丝绸公司率先倡导并提出了使用全智能设备饲养大蚕的构想,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组建专家团队,投入大量资金,成功研发智能养蚕系统。2018年6月,1.0智能蚕桑设备到奉节正式运营测试成功后,从2019年5月开始,祥飞茧丝绸公司智能养蚕系统2.0版正式投用,先期在新民镇、冯坪乡分阶段多批次开展养蚕试点。

为让智能养蚕设备发挥最大效益,祥飞茧丝绸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培训与指导,专门聘请并安排技术员长驻蚕桑基地,“手把手”培训指导技术,确保智能养蚕“一次性”成功。据介绍,2020年,奉节蚕桑产业共覆盖13个乡镇69个村2万余户近5万蚕农,涉及41个贫困村,带动1640户建卡贫困户脱贫增收。祥飞茧丝绸公司共开展专题培训讲座20余次,吸纳本地农民工500人,当年产茧 108万公斤,综合产值达亿元。

“感谢党的好政策,特别是脱贫攻坚政策,奉节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观。无论是居民出行,还是产业发展,过去根本没法同现在相比。”唐孝波说,现在是发展蚕桑产业最好的时期,各村硬化公路已通至农户“家门口”,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保姆式服务培植“土专家”

“改变一个地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让群众从中受益。”祥飞茧丝绸公司总经理李秀成说,群众普遍比较现实,祥飞公司在新民镇中岭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成钢结构智能养蚕车间2000余平方米,并安装2.0智能养蚕生产线2条,3-4龄中蚕智能养殖设备一台、3.0-5龄智能养殖设备2条生产线,年最大养蚕能力1200张,按每张蚕种产茧50公斤计算,年产茧 6万公斤,销售收入270 万元。如果能长期保障蚕农有稳定的土地租金,加上他们在基地和蚕棚务工的收入,最终会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

据介绍,祥飞茧丝绸公司之所以能在中岭村“站稳脚跟”,获得一席之地。主要得力于两条“保姆式”举措。一方面,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种植大户”等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签订“保底”销售协议,并作出“若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按市场价代销蚕茧”的承诺,这一做法让农户吃上“定心丸”。另一方面,公司高度重视蚕农技术培训与指导,聘请专家长驻智能养蚕基地,指导农户科学种桑养蚕。

“要求农户被动学技术,不如让农户直接参与种桑养蚕服务管理。”李秀成说,种桑养蚕的最大诀窍是现场从事服务管理,让蚕农从中学习过硬的种养技术。每次农户给公司基地务工,表面看来是挣工资收入,实际上是熟悉掌握整个种养环节,并在实际参与中掌握“一技之长”,“实打实”培训指导蚕农技术,让群众对祥飞公司更放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秀成说,目前祥飞公司智能养蚕基地已覆盖重庆的巫溪、云阳、合川以及广西的河池等地,已建成科技示范基地8000余亩,配套应用2.0智能蚕桑系统40台套,辐射带动农户大面积发展桑园15万亩。

“中山地区种桑养蚕,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表现都非常明显。”在新民镇柏木村,长期在祥飞公司打工的柳发月说,他今年68岁,从2012年开始跟“祥飞”打交道,已连续为公司及周围蚕农服务10年,对自己掌握旳技术非常有信心。正因如此,柳发月是祥飞公司有名的种桑养蚕大户,也是蚕桑养殖技术“土专家”,得知祥飞公司扩大智能养蚕规模,急需引进人才负责中岭村智能养蚕设备工作时,柳发月首先就想到在广东打工的亲戚许小兵“一大家”。许小兵是他的姨侄儿,他们兄弟姊妹多,长期在外打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长年在外打工,总有一天他们还得回到家乡。

柳发月说,这几年他本人在祥飞茧丝绸公司的最大收获体会,不仅仅是每月得到公司为他支付的工资收入,最重要的是在务工的同时学习了种桑养蚕技术。目前,他已掌握整个智能养蚕流程,知道如何科学种桑、添桑、除沙、消毒、上簇、采茧等。据介绍,这几年,祥飞茧丝绸公司已在各蚕桑基地有目的有意识培养了一批种桑养蚕“土专家”和“田秀才”,并且这些“土专家”“田秀才”能够按公司制定的技术规范,高质量完成智能养蚕各项工作。

科技赋能巧圆“致富梦”

谈到许小兵一家回乡养蚕,李秀成说,那是一次偶然机会,许小兵刚从广东回到老家新民镇,看望他的姨父柳发月,刚好李秀成也在柏木村。

闲聊之中,得知许小兵他们长年在外打工,李秀成动员许小兵回家来种桑养蚕,并且表示愿意支持他们的种桑养蚕技术及其相应物资等。

不仅如此,李秀成还说,祥飞公司智能养蚕周期短、见效快,并且你们的姨父柳发月已在“祥飞”工作多年,已掌握过硬技术,除公司成熟的技术及物资支持外,柳发月也可帮助他们指点“迷津”。同时,你们家兄弟姊妹多,也可动员你的两个哥哥和姐姐回来一起干,祥飞公司在中岭村现有桑园1200余亩,并配套有智能养殖车间和智能养蚕设备,按照目前蚕茧收购价格,保证你们一年收入达到40万元以上。如果你们一年可挣得40万元,同时兼顾在家照看老人和小孩,比你们在广东打工更划算。

“心动不如行动。”许小兵一回到广东,就与两个哥哥和姐姐召开“家庭会”,商议回乡种桑养蚕事宜。他们心里都明白,这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们在外打工也非常不容易。特别是祥飞公司和姨父柳发月愿意帮助他们在家乡发展产业,指导他们技术,更加坚定了他们回家种桑养蚕的信心。去年11月,许小兵和他的两个哥哥和姐姐离开广东回到新民镇,开始他们首次养蚕工作。

按照许小兵的说法,回老家养蚕可是“全体总动员”,连老母亲都动员起来了。白天,他们三兄弟和姐姐一起上班,开展种桑、采桑和给“蚕宝宝”添桑、除沙、消毒、上簇等。晚上,大家一起回家。不仅如此,老母亲成了他们的炊事员。中午,他们在基地共进午餐。闲暇之余,老母亲还帮他们照看小孩。尽管工作辛苦,但看着“蚕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内心也有一种成就感。

随着第一批蚕喂养成功,紧接着是第二批、第三批,直到最后一批,他们的辛苦才刚刚开始。许小兵说,种桑养蚕比起当初出去打工,更是一种“细致活”,必须用心用情用力,真正把它当成产业来做,当好“蚕保姆”。

“现在的农村可谓‘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比起城市的喧嚣,这里更显宁静。相信许小兵他们,随着养殖技术越来越熟练,养蚕规模越来越大,他们的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好。”李秀成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运行模式等,必将发生深刻改变。祥飞公司必将在现有智能设施设备的基础上,推动传统种养技术转型升级,综合运用“智能化蚕房、恒温恒湿设备、智能养殖系统”,实现养蚕、添桑、除沙、上簇、采茧全流程的智能控制,推动蚕桑产业上台阶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