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武胜建基地搞加工 提质量促效益
时间:2019-10-16
来源:中国桑茶网
蚕桑产业是武胜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武胜县将优质蚕桑产业纳入“122”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按照“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农民主体”的总体思路,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龙头带动,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本,标准化建蚕桑基地,品牌化加工茧丝产品,科学化配套设施装备,实用化推广优质生产技术,综合化开发蚕桑资源,全面推进蚕桑产业质量效益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蚕桑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全县现有桑园1.8万亩,小蚕共育室0.71万㎡、养蚕大棚13.7万㎡、省力化蚕台27.5万㎡,累计推广纸板方格蔟250万片,桑园间套作7000余亩,种植桑枝食用菌5万余袋。2019年,截至目前,发种四批次,合计发种14230张,产茧64万公斤,茧款收入2750万元,蚕桑产值3302万元,茧丝绸加工产值3850万元,预计全年蚕桑茧丝绸综合产值超过亿元。粒茧丝长1100米,解舒率65%,万米吊糙3.5次,蚕茧基本上缫5A级以上生丝。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是科学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引领和区域化布局,科学编制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蚕桑产业专项规划。二是政策激励导向。出台相关奖励扶持政策,在桑苗采购、桑园管护、大棚建设等方面政府补助,同时在产业贷款、金融保险、科技服务、设施农业用地等方面制订了专门政策并对业主进行全程跟踪服务,解决了业主产业发展后顾之忧。三是基础设施配套。整合全县涉农项目资金,对建设质量、规模达到标准的产业基地优先配套道路、水利、电力、沼气池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四是工作强力推进。建立了蚕桑产业发展绩效评价机制、蚕桑产业发展月例会制度和督查督办机制等一整套工作推进机制,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
二、科学谋划,准确界定产业的发展定位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以茧丝绸产业市场为导向,利用蚕桑产业原有发展基础,依托本地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安泰茧丝绸集团公司,将蚕桑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发展总目标为:用三年时间建优质蚕桑基地3万亩,蚕桑产业化收入达 6.95亿元以上。重点区域确定在保有一定基础的猛山乡、双星乡、乐善镇、龙庭乡、石盘乡和鼓匠乡六个乡镇。
三、突出重点,科学选择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是坚持龙头带动。2017年,与安泰茧丝绸公司签订《建设武胜县现代蚕桑产业园区投资协议书》,公司自建高标准、高质量蚕桑示范基地1万亩,辐射带动业主农户发展2万亩优质蚕桑产业基地,推动全县蚕桑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安泰公司已在猛山、双星等乡镇建成高标准优质蚕桑产业基地0.8万亩,带动业主、农户发展建园1万余亩,并通过保护价收购、物资和技术扶持、返租倒包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与业主、农户共赢。二是坚持农民主体。着力构建以“农户+”为主的优质蚕桑产业发展机制,以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农增收致富为主要目标。鼓励一般农户发展10-30亩以家庭农场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依托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带动周边农户成为养蚕大户。鼓励企业将高标准规模产业基地按照50亩一个单位的标准进行分解,返租倒包到农户。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蚕桑类家庭农场50余家、养蚕大户200余户、返租倒包75户。
四、狠抓落实,积极构建有效的保障体系
一是力求科技支撑。采取购买科技服务方式,与西南大学、省农科院蚕研所等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全程参与产业规划编制、新技术推广、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等;采取部门技术骨干+外聘“田秀才”“土专家”方式,组建基层科技服务队伍,为全县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公益性科技服务。二是力争金融保险支持。与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公司担保、政府贴息方式,解决业主产业发展的融资问题,截至目前,共计发放蚕桑产业贷款560万元;与县内国有保险公司合作,政府采取补贴保费的方式鼓励业主参与特色农业保险,全县蚕桑产业桑园保险面积达到0.86万亩,养蚕保险达1.32万张。三是力推社会化服务。鼓励支持专家、技术人员、业主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经营性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全程标准化生产服务。